南京刑事律师姬传生-提供刑事辩护找律师,取保候审、无罪辩护、法律咨询、二审改判

擅长重大案件辩护事务,成功案例多,经验资深,高校教授专家团论证被告人申诉代理!

咨询电话:15695295888
               15695295999

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

发表时间:2017-10-13 14:07:57    来源:南京刑事律师网     阅读: 1115次

南京刑事律师发现很多朋友对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还有很多问题和疑惑,接下来南京刑事律师团队为大家详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大家。

  鉴定意见是证据的种类之一,和其他证据种类一样,必须经过司法人员的审查判断,确定其属实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中鉴定意见也时常出现差错。因此,审判人员应当注意审查判断鉴定意见是否属实,从而准确判断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在《死刑案件证据审查规定》第二十三条的基础上,对鉴定意见应当着重审查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具体而言:

  1.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法定资质的审查。由于鉴定是解决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而解决专f1性问题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才能确保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根据这一规定,在审判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资格的审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资质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是从建国初期开始起步,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组建了本部门的司法鉴定组织体系。此外,司法行政机关的部分附属机构、部分科研院校也建有司法鉴定机构。①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司法鉴定工作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规定,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1)法医类鉴定,包括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毒物鉴定;(2)物证类鉴定,包括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和微量鉴定;(3)声像资料鉴定,包括对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图片等载体上记录的声音、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况过程进行的鉴定和对记录的声音、图像中的语言、人体、物体作出种类或者同一认定;(4)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①。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对上述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由于在刑事诉讼中,鉴定是对专门性问题的鉴别和判断,需要鉴定人具有某方面的专业性知识。对此,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登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1)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3)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虽然具备上述专业条件,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与之相关的是,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规定,鉴定人应当在一个鉴定机构中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且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因此,还必须注意鉴定机构的资格问题。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明确的业务范围;(2)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仪器、设备;(3)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4)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鉴定人。

  具备上述资格后,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编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的增加和撤销登记情况,定期更新所编制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需要注意的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有意见提出,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法医类鉴定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①可不再规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基于上述考虑,刑事诉讼法删除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①据此,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

  2.鉴定人回避的审查。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定,作为诉讼参与人的鉴定人应当遵守法律有关回避的规定,以确保鉴定人的中立客观,确保所作出的鉴定意见的真实性。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审查判断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对于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3.鉴定检材的审查。检材是鉴定的基础,其来源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鉴定意见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三项规定应当着重审查“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与相关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等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检材是否充足、可靠”。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方面审查鉴定检材:(1)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与相关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等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这实际上是要求对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实践中,侦查机关可能未及时将相关检材送交鉴定,以及送交鉴定的检材在收集、保管、送检等方面存在问题,审判环节要注意审查,依法排除此类鉴定意见。(2)检材是否充足、可靠。这实际上是对检材质量方面的要求。检材未达到充足、可靠要求的,将会导致鉴定意见建立在不充足的基础之上,可靠性难以保证。

  4.鉴定意见的形式审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十条规定:“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上述规定明确了鉴定意见的形式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四项专门对鉴定意见的形式审查提出要求,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是否注明提起鉴定的事由、鉴定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鉴定方法、鉴定日期等相关内容,是否由鉴定机构加盖司法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应当指出的是,对于鉴定意见的上述内容的审查,不仅影响到鉴定意见本身的合法与规范,而且也会影响到鉴定意见的真实性。

  5.鉴定程序的合法性审查。作为一项诉讼活动,鉴定应当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具体而言,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审查鉴定程序的合法性:(1)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在侦查和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均可以就某些专门性问题委托进行司法鉴定。而在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对鉴定结论有疑问,可以聘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而当事人对侦查机关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需要注意的是,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而且,侦查机关可以指派自身所设立的鉴定机构中的鉴定人进行鉴定。但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2)鉴定人的选任。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规定,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也就是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委托鉴定的,应当直接委托给特定的鉴定人。(3)鉴定人依法鉴定。鉴定人依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基于专业知识,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就专业性事项进行鉴定。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4)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程序。根据相关规定,重新鉴定、委托鉴定都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要注意依法保护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的权利。

  6.鉴定的规范性审查。鉴定的过程和方法过程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才能就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因此,在审判环节,审判人员应当对鉴定程序、方法、分析过程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从而判断所得出意见的科学与否。

  7.鉴定意见的明确性审查。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运用专业知识对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后,需要作出明确的意见。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七项专门对鉴定意见的明确性提出要求,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意见是否明确”。当然,由于鉴定对象的不同,鉴定意见的表述也各不相同,但都应当提出明确的判断意见。

  8.鉴定意见的关联性审查。所有的鉴定意见都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关联,有助于证明案件事实,否则,就会丧失鉴定意见应有的价值。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八项专门对鉴定意见的关联性提出要求,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有无关联”。如果经审查认为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并无关联性,则该鉴定意见不具有证明价值,应当予以排除。

  9.鉴定意见的综合审查。综合全案证据对某项单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是证据审查判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对于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亦应如此,应当注意结合其他证据审查判断其余鉴定意见之间能否印证,是否存在矛盾。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九项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意见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证据是否矛盾”。

  10.鉴定意见告知程序的审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四条第十项规定应当着重审查“鉴定意见是否依法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无异议”。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要注意审查鉴定意见是否告知相关人员,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是否有异议,异议是否得到处理等事项。

以上就是关于: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的全部内容,如有其他疑惑,可以联系我们律师事务所为您解答。

版权申明:本文是由南京刑事律师事务所原创,转载请保留连接: http://www.wqlsw.cn/bhjq/94.html
推荐律师
姬传生-刑事律师网首席南京刑事律师,经济师,兼职教授,特邀研究员,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江苏省律协会员,南京律师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优秀刑事辩护律师,知名刑事咨询律师专家.十九年刑事犯罪辩护律师经验,十五年院校刑事诉讼法律功底和人脉资源,三所大学及研究机构教育背景,徐州市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多起无罪和缓刑辩护成功案例.
©南京刑事律师 苏ICP备14015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