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一定判缓刑吗?不一定
发表时间:2024-10-08 13:59:08 来源:南京刑事律师网 阅读: 118次南京刑事律师发现很多朋友对取保候审后一定判缓刑吗?不一定还有很多问题和疑惑,接下来南京刑事律师团队为大家详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大家。
过去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一般会判缓刑(构成犯罪的前提下)。这种观点,曾经大致是对的,但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对”。可以这么说,取保候审代表判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不同的罪名,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取保候审与缓刑的关系都不同。这使得我们关于取保与缓刑关系的讨论,必然不会有统一、精确的结论。
笔者统计了142份行贿罪裁判文书。结果显示,142个案件中有92人在审前被取保候审,这92人中有90人被判处缓刑。
这意味着,在行贿罪中,一旦被取保候审,最终判缓刑的比例高达97.8%,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近年来,取保候审与缓刑的此种强正相关关系,正在被打破,这是取保条件与缓刑条件不同的必然结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5起检察机关贯彻少捕慎捕慎诉刑事司法政策典型案例中的廖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案为例,检察机关认为“廖某虽然犯罪情节严重,依法可能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其主观恶性不大,且有自首情节......本案证据已基本固定”,对其取保候审不会产生逃跑、毁灭证据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对廖某不予批准逮捕。
后检察院对本案提起公诉,并提出了五年六个月的量刑建议,法院采纳了该量刑建议。(详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订阅号:《廖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案》)
近年来,检察机关出台了数量繁多的刑事司法政策文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内容之一是“降低审前羁押率”(大致意味着提高取保候审率)。
审前羁押率,是指案件判决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比例。为了与提起公诉前的羁押率有所区别,我们可以将审前羁押率拆分为两个概念:第一个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前的羁押率,即诉前羁押率;第二个是法院判决前的羁押率,即判前羁押。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检察机关2021年1月到10月的不捕率为29.9%,且不捕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近期,刑事案件的审前羁押率可能会降低到50%。
这意味着,在刑事案件判决前,大概有一半的人将处于取保候审状态。
假如取保候审率是50%,而缓刑率维持不变(假设是25%),意味着即便取保候审,也仅有50%的概率判处缓刑,而剩余的50%将被判处实刑。
从这个角度看,取保并不意味着判缓刑。
附取保后判实刑的案例(均为笔者所见的咨询案例,非笔者承办)
1、一起敲诈勒索案,咨询笔者时取保,案件在检察院,开始准备委托,后告知已经找了关系,没事了。最近突然打我电话,说案子开庭,建议缓刑,正常来说,应该也没事了。今天她老公打我电话,说人已经被公安带走关进了看守所,看来缓刑变实刑了。
2、昨天咨询的一起帮信案,嫌疑人是个刚刚毕业学生,目前取保候审,案子已到法院,建议量刑一年四个月。问我可以争取缓不?我了解下来认为不行,可以争取实刑从宽。当事人说和家里商量。
3、一起广西开设赌场案件,嫌疑人告诉我,他身边也有一起类似案例,前期取保,后面判了二年多实刑,他现在也在担心类似的结果。
总之,应该破除“取保即缓刑”的陈旧观念,对取保案件持一种更为谨慎的预期。同时做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避免判决实刑时产生的巨大落差,这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一种难以承受之重。
这也意味着现在的刑事辩护不可预测性更强,需要律师更高的专业能力才能应对。
以上就是关于:取保候审后一定判缓刑吗?不一定的全部内容,如有其他疑惑,可以联系我们律师事务所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