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脊髓损伤重伤二级之脑挫(裂)伤
发表时间:2017-10-22 15:28:31 来源:刑事律师网 阅读: 1232次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挫伤和脑裂伤,这两者实为同一个病理过程,只是病理程度不同。脑挫伤时脑皮质及髓质内有点状出血,可呈密集性,也可以呈散在性分布。脑组织水肿、肿胀、静脉瘀血,但软脑膜完整。脑裂伤时可见脑组织破裂,出血量较多,脑水肿严重,软脑膜撕裂。脑挫(裂)伤愈合后,因脑内血吸收,水肿消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故脑沟较深、增宽、脑室扩大,疤痕形成。
另外还有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也属于脑挫(裂)伤的一种,只是挫伤的部位不同,引起的症状及体征后果不一样。
一、脑挫(裂)伤的诊断标准
1.头部有明确的撞击点。
2.意识障碍,时间多较长,一般在半小时以上,长则可达数日、数月。
3.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颅高压等症状的,以剧烈头痛、烦躁及昏迷为主。
4.CT检查可以明确脑挫(裂)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否合并其他颅内异常。
5.主要并发症及后遗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丘脑下部损伤。
二、脑干损伤
在本标准的条款中并没规定有脑干损伤,但是在脑挫(裂)伤中可以继发性出现脑干损伤,一旦发生脑出血、脑水肿、脑肿胀时可发出现脑疝,脑干也就发生损害后果。有时脑挫(裂)伤也可以直接发生脑干损伤。所以在这里一并将脑于损伤介绍如下:
主要诊断依据
1.明显头部旋转损伤或甩鞭损伤。
2.多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恢复较慢。双瞳孔大、小多变。生命体征不稳定。受损严重者,病人可长期昏迷。
3.磁共振或CT检查可反映脑干的形态变化,判断脑干的出血水肿等。
4.原发性脑干性损伤是指外伤时由于外力方向与脑中心点有夹角,致使脑于扭转、牵拉、撞击形成的损伤。继发性脑干损伤是指颅内血肿,局限性脑组织水肿、肿胀,造成脑干受压形成的损伤。脑干损伤的病死率及重残率较高。
三、下丘脑损伤主要诊断依据
1.头部受到直接撞击、挤压。
2.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轻者嗜睡或睡眠紊乱,重者呈昏迷状态;(2)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可出现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或体温忽高忽低;(3)尿崩症:每日尿量4000ml以上,尿比重1.005以下;(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压波动不稳,呼吸浅快或浅慢。严重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穿孔;(5)内分泌功能失调:血糖持续性升高,多饮多尿等。
3.尿常规见尿比重下降。
4.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
5.下丘脑损伤常与弥漫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并存,出现特有的下丘脑综合征。丘脑下部损伤系重症颅脑损伤,死亡率高。
四、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生命体征
(一)一般伤者在损伤后立即出现昏迷,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呼吸深而慢的迷走神经兴奋症状,以后转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例如血压升高、脉搏加速、呼吸一般多无明显改变,只有在出现继发性脑病变,如颅内出血、严重的脑水肿、脑急剧受压,以致延髓血液循环障碍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生命体征的改变。
(二)如损伤后出现继发性脑受压,例如脑水肿、颅内继发性血肿形成时,血压可升高,脉搏缓慢有力,有时脉搏可慢至60次以下/分钟。
(三)如颅内压继续增高,延髓缺氧越来越严重,其代偿机能衰竭,血压可迅速下降,脉搏也变得细弱而快,呼吸不规则,可以出现陈施二氏呼吸或为快而浅的呼吸,这是伤情十分危险严重的表现。
(四)较严重的脑挫伤,由于大量破裂的血球及坏死脑组织被吸收,伤后可能有中度发烧,多于数日后恢复正常。
(五)中枢性高烧不退:如果伤后病人持续高烧不退,多在39C以上,可能是丘脑下部损伤引起,此种情况的临床上称为中枢性高烧。
五、伤后可以出现神经系统体征
(一)局灶体征可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和局灶性癫痫等。
(二)一侧运动区损伤,则在对侧出现偏瘫和锥体束征。
(三)损伤靠近矢状窦时,出现下肢瘫痪;损伤靠近大脑外侧裂时,则出现中枢性面瘫和上肢瘫。
(四)当优势侧大脑半球的相应功能区受损时,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失语(但急性期伤者昏迷时,此项体征不易查出)。
(五)在顶叶、颞叶、枕叶损伤累及视皮质或视放射时,可出现同向偏盲或象限盲症状(此项检查在伤者昏迷中不易查出)。
(六)脑外伤性癫痫发作:脑外伤所致的癫痫发作多为运动区的局部受损或血循环障碍所致,此种癫痫发作与脑挫裂伤的晚发性癫痫有所区别。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还有脑膜刺激症状和体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红细胞破坏后形成胆色质,引起化学性刺激,头痛加重,颈项强直明显,克氏征阳性等,可持续1周左右,以后脑脊液内血液的吸收,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对颈项强直伴有体温升高、血象白细胞计数增加显著者,要排除颅内感染。
六、临床诊断及伤害程度评定要点
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形成于受伤当时,有严重脑震荡、脑挫伤、脑裂伤和神经纤维的撕裂伤;继发性脑损伤形成于损伤后的一段时间内,但这一段时间不能太长,要与原发性脑损伤在时间上有紧密的联系,能构成因果关系,例如脑水肿出血和血肿、积液、感染化脓、脑软化等。关于远期的脑损伤后遗症在以下的有关条款中还要做详细论述。本条款只包括脑损伤后的近期并发症或者并发症。
在损伤程度评定的时候,既要抓住主要的损伤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也要注意到损伤后的并发症或并发症。在评定的时候还要认真的鉴别诊断,作出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的鉴定。
(一)脑挫裂伤的临床诊断及评定 1.有确证的颅脑损伤史;
2.伤后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意识恢复后多有头痛,脑激惹及功能障碍;
3.常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且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有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的波动;
4.伤后立即显示神经系统症状;
5.继发性脑水肿和/或出血可使伤后早期症状加重;
6.CT扫描、磁共振、诱发电位等临床辅助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
(二)脑外伤后瘫痪的评定
1.有明确的颅脑损伤史,脑外伤的性质属脑挫伤、脑裂伤、颅内各种血肿等;
2.伤者外伤前身体健康,无运动障碍,外伤后出现随意运动功能的减弱或消失,应能与疼痛或骨关节病损而引起的肢体活动受限,或由锥体外系病损导致的运动不灵活相区别;应能与精神性的紧张症和癔症性瘫痪相区别;
3.颅脑损伤后瘫痪不论其瘫痪类型如何,均应符合上肢运动神经无瘫痪的特征(上肢运动神经是周围神经),肌张力呈痉挛性加强、腱反射增强,可出现联带运动和病理反射,肌肉电兴奋性测定时无变性反应;
4.脑外伤应有详细客观真实的病史记录,有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结果,受伤部位与瘫痪类型应有神经学上的联系。
(三)脑干损伤的临床诊断及评定
1.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2.伤后出现持续、长时间、程度较深的昏迷;
3.早期出现生命体征紊乱;
4.可出现去大脑强直或激惹现象;
5.瞳孔可出现大小不等,光反射消失等;
6.脑压增高或有血性脑脊液。
(四)脑外伤后共济失调
主要是损伤了小脑,造成小脑的功能障碍。
1.有明确的颅脑外伤史,特别是后脑部或后颅凹部的损伤;
2.病人出现跨越式步态,抬腿过高,手取物时过分伸张,不能走直线,不能闭目站立,不能进行指对指运动等。
3.CT扫描、磁共振检查能明确诊断为小脑部位的损伤。
另外还有脑外伤后失写症;脑外伤后失读症;脑外伤后失用症;脑外伤后失认症等。
(五)脑外伤后CT表现
脑挫伤和脑裂伤常相伴发生,损伤可在着力部或对冲部位,以额极、额底、颞极、脑凸面较为常见。病变部位一般较局限,大小不等。
脑挫(裂)伤CT的典型表现为低密度脑水肿区中出现多发、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也可融合。单纯的脑挫伤,CT图像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多位于白质。有裂伤出血时,在低密度区内显示出小点、片状高密度影,以伤后数日明显。脑挫(裂)伤病变广泛时则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可使同侧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其余脑室扩张、移位,中线结构向对侧偏移,还可伴发颅内血肿(以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多见),CT扫描易于辨认。随访检查如治疗得当病灶吸收较快(一般2~3周),部分病例可遗留边界清晰的低密度软化灶。
(六)脑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磁共振诊断脑损伤明显优于CT,即使有少量的脑水肿,微量的脑出血,磁共振也能发现。由于脑出血、水肿的程度不同,磁共振表现各异。如非出血性脑损伤,仅造成局部脑组织水肿,T,加权象上为低信号,T:加权象上为高信号,水肿明显时可显示占位效应。而出血性脑挫(裂)伤,磁共振表现又随血肿内成分的变化,信号强度而发生变化。在急性期由于去氧血红蛋白造成T:缩短,从而在T:加权象上表现为低信号,而在T.加权象上常为等或低信号,低场强磁共振有时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期去氧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T,缩短,T。加权象上表现为高信号,T:加权象为等或低信号。慢性期由于高铁血红蛋白被稀释,T:延长,所以T:加权象表现为高信号。有时在T:加权象上可见出血灶周边低信号环绕带,为含铁血黄素沉着所致。
(七)脑干损伤的CT检查
CT检查脑干损伤比较困难,但用高分辨力的CT装置,因扫描时间短、层面薄,用它检查就能发现。CT检查可以无异常改变,或有局限性低密度影,或伴有状、片状高密度影,以及桥池、桥小脑脚池变窄,第四脑室变小推移等间接征象。
(八)脑干损伤的磁共振检查
用磁共振检查不会受到后颅凹骨折伪影的影响,所以磁共振对脑干损伤的检查优于CT。
(九)颅脑损伤后引起偏瘫、单瘫(十)昏迷记分法(Gl asgow记分法)略,见本章a)植物生存状态中的介绍。
以上内容供参考,刑事法律服务专业性强,请咨询专业刑事律师事务所,资深刑事律师咨询电话1569529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