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的认定
发表时间:2020-11-22 12:32:43 来源:南京刑事律师网 阅读: 951次今天南京刑事律师网的南京刑事律师带来主题是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的认定,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按照本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必须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才能构成犯罪。因此,本罪在犯罪形态上属结果犯。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则属一般违法行为,可由有关工商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二)生产伪劣产品行为与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是否并罚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生产与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是选择性要件,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生产或销售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就适用本条的规定,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或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果行为人既实施了生产伪劣产品的行为,又实施了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是否数罪并罚则要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分析。
1.如果行为人既生产了伪劣产品,又销售了自己生产的伪劣产品,则销售行为是生产行为的延续,对这两种行为不能数罪并罚,而仍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罪处罚。
2.如果行为人生产了伪劣产品,又销售了他人生产的伪劣产品,且销售金额都在5万元以上,则应按生产伪劣产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两罪并罚。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一般表现为在产品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欺骗手段;而诈骗罪常常亦以冒充销售产品的工商活动来实现。两者往往极易混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1.侵犯的客体不同
本罪所侵犯的是市场管理的正常活动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其人身健康及财产安全等权利;而诈骗罪则是对财产的所有权造成侵害。
2.犯罪目的不同
本罪一般表现为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但亦可以是出于其他非法目的,如为了不正当竞争,通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冒充为他人生产的产品,毁坏他人名誉,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等;但后者则只能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
3.客观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同
诈骗罪是完全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受害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出财物;而本罪则是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工商管理等市场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等工商活动中使用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带有欺诈性质的手段进行非法的经营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的认定的内容,如有其他疑惑,可以随时咨询我们的刑事律师团队为您答疑解惑!